皮膚過敏/免疫

【帶狀皰疹】 雲玥中醫醫師群

帶狀皰疹案例分享
◧病症:帶狀皰疹
◧見證人:鄭先生

│什麼是帶狀皰疹? 
帶狀皰疹在中醫根據病灶的位置易好發在臍腹及腰間、外觀為數群水皰沿皮神經排列成帶狀,與疼痛如火燎的症狀,我們稱作”纏腰火丹”、”蛇串瘡”或”蜘蛛瘡”。
帶狀皰疹在發病前局部皮膚往往先有感覺過敏或神經痛、伴有輕度發熱、全身不適、食慾不振等前驅症狀。
患部先發生潮紅斑,繼而其上出現集簇性粟粒大小紅色丘疹群,迅速變為水皰。
皮損常沿某一周圍神經單側分布,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,多見於肋間神經或三叉神經第一支分布區,亦可見於胸、腹、腰、四肢、耳部等皮膚及鼻、口腔等處黏膜。
其侵及三叉神經眶上支者,疼痛劇烈,並可累及角膜和眼球,甚至可引起全眼炎,招致失明,亦可引起腦炎、腦膜炎。
耳帶狀皰疹是病毒侵犯面及聽神經結所致,可伴有耳及乳突深部疼痛、面神經癱、內耳功能障礙(耳鳴、聽力障礙)及味覺障礙等症狀。

把握治療黃金期減緩疼痛
水皰間皮膚正常,十餘日後水皰吸收乾涸、結痂,癒後遺留暫時性紅斑或色素沉著,亦可因皰膜破潰形成糜爛,甚至壞死,或繼發化膿感染,全病程為2-3週。
神經痛為本病特徵之一,可在發疹前或伴隨皮損發生。約30-50%的中老年患者於損害消退後可遺留頑固性神經痛,長持續數月或更久。


│中醫治療帶狀皰疹
在中醫我們會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透過四診(望、聞、問、切)診斷出證型,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。除了內服藥以外,還可以搭配針灸治療,以促進經脈氣血暢通,加速水皰收濕結痂,並減緩疼痛
►若帶狀皰疹侵犯面神經導致面癱耳痛乳突痛等症狀,可取顏面的穴位來治療止痛如:地倉、頰車、顴髎、下關、聽宮、聽會等
►若帶狀皰疹發於上肢胸部者可取合谷穴與曲池穴
►若帶狀皰疹發於下肢者可取陽陵泉、足三里及三陰交

│帶狀皰疹的預防與護理
1.患病後應多休息,保持心情舒暢,多飲水以利體內毒素的排泄。
2.皮膚病損處可及時塗抗生素軟膏或碘酒,以免皰疹破裂後引起繼發感染。
3.皮損處應穿著質地柔軟衣服,衣服應勤換洗,注意曬燙消毒,以免粗糙衣服摩擦患處,損傷表皮引起感染。
4.注意進食易消化、富有營養和維生素的食物,並保持大便通暢。
5.病癒後要積極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,預防疾病復發。

以上為真人體驗分享,案例依個人體質及需求而異,不保證預期達成效果,請配合醫師指示進行療程​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