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內科

[中醫治療睡眠障礙] 雲玥中醫

中醫治療新冠病毒確診後失眠
案例分享:
    施先生,30歲,今年六月中新冠確診後出現睡眠障礙,至西醫身心科服藥治療,失眠症狀仍持續,故於2022年9月19日至門診求診,患者入睡困難,入睡時間需躺2小時以上,且每2-3小時醒來一次,醒來難再入睡,夜尿1次,白天頭暈,明顯疲倦,眼癢,眼內血絲多,患者表示新冠確診前無睡眠障礙的症狀,大便1日1-2行,成形,口乾無苦,腹脹,打嗝,腹部叩診鼓音明顯。
望診:嚴重黑眼圈,面色暗沈,舌淡紅偏黯,苔薄稍膩,有津
聞診:氣短,語音低微


施先生的睡眠障礙症狀出現的時間點為新冠病毒確診後,且患者表示確診前無失眠症狀,失眠時間已將近3個月,並持續搭配西藥治療,因此在中醫治療上優先解表,先處理大病後所殘餘的風邪,調和營衛,再酌加開竅安神藥材,補養心陰,一邊治療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全身性發炎反應,一邊調理患者大病後的心肺兩虛,補養心陰,安神定志,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與針灸治療之下,施先生不僅睡眠品質大幅改善,安眠藥也順利停藥,讓施先生終於能一覺好眠,改善整體生活品質。

認識新冠病毒與失眠
    COVID-19 患者在急性康復期後,仍會有持續性或新的症狀出現,稱為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徵候群(post-acute COVID-19 syndrome),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新冠肺炎後遺症。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發生率多達三成以上,除了主要呼吸系統症狀外,新冠病毒攻擊全身多處系統,可能出現焦慮、睡眠障礙、心悸、疲倦、記憶力下降、嗅味覺喪失,各器官系統居可能出現相關症狀,並常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品質。

    一直以來,失眠是普遍存在且持續增加的全球問題,2019年末隨著COVID-19的發生並持續至今,COVID-19所伴隨的身心壓力、焦慮、負面情緒及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,睡眠問題人口數更加上升。於是出現 Coronasomnia / COVID-somnia 等詞用於描述與 COVID-19 相關壓力源、焦慮或抑鬱而導致的睡眠障礙,可以說是冠狀病毒與失眠症的結合。

    新冠失眠的特點是COVID-19大流行期間睡眠問題增加,以及焦慮、抑鬱和壓力的症狀。失眠狀況有入睡困難、睡眠不足、睡眠質量差、不安的夢,並觀察到白天嗜睡增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下降和情緒不穩等。在台灣睡眠醫學會「2022 年台灣COVID-19影響國人睡眠調查」中發現,疫情後近1/5的民眾對睡眠不滿意,且失眠症狀比例從疫情前42.9%上升至59.7%;此外,有高達八成失眠者的睡眠問題持續一個月以上,這種新冠失眠現象影響了全世界的人們,因此更應該重視在COVID-19期間人們所經歷的身心與生活壓力,儘早協助治療與改善民眾生活品質。


中醫治療
    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.不寐》:「不寐雖病有不一,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。蓋寐本乎陰,神其主也,神安則寐,神不安則不寐。其所以不安者,一由邪之擾,一由營氣不足耳。有邪者多實證,無邪者皆虛證。」
    患者經歷新冠病毒確診加上失眠將近三個月的時間,虛實夾雜,在治療上考量先將外感餘邪清除,故以桂枝湯為主藥,本方為仲景群方之首,其配伍嚴謹,解肌祛風,調和營衛。蟬蛻加強祛風邪,亦可幫助入睡,而後再酌加開竅安神藥材,石菖蒲、天麻等,患者因入睡時間需躺2小時以上,且每2-3小時醒來一次,長期的失眠狀態導致心陰虧損不寐,心陰虧損,心陽偏旺,陽不入陰,故不易入睡,故解表之餘,亦需要兼補養心陰,甘麥大棗湯、天王補心丹、芍藥甘草湯等,處理心陰受損,肝氣失和,故治宜養心安神,調肝緩急
    治療期間,患者安眠藥逐漸減量至最後停藥,過程中醫師與患者的溝通尤其重要,倘若貿然快速減藥有可能造成戒斷症狀的反彈,嚴重者甚至需加重治療用藥,延長治療時間,故在中西醫治療失眠問題的療程中,醫病之間的良好溝通亦是治療的關鍵,幫助患者早日恢復良好睡眠品質與生活狀態。


圖十六-助眠穴位(怡君醫師) 正方形210-02
以上為真人體驗分享,案例依個人體質及需求而異,不保證預期達成效果,請配合醫師指示進行療程​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