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專科醫療
中醫減重
[〝享〞瘦甩肉,中醫調理有辦法] 雲玥中醫醫師群
〝享〞瘦甩肉,中醫調理有辦法!

現代人往往上班都坐在辦公室,沒有時間運動導致脂肪堆積,或是遺傳關係,飲食與生活作息問題,導致體型肥胖又易水腫,想跟脂肪說再見,減重念頭每個女性都有,但常常因為意志力不堅,許多人都半途而廢,有些人總是在減重甩脂魔咒裡催眠自己,胖了就認真減肥,瘦了又故態復萌!
減肥的方式很多種,有些人的方式來自於減重醫學的資訊,不外乎都是要大家少吃多運動,提高蔬菜的攝取量,晚餐少吃一點,均衡飲食,以及多運動等方式。但是仔細檢查自己的習慣真正能做到的,其實只有少數,大多數的人都還是讓嘴饞的慾望戰勝自己想瘦的決心。
中醫減重: 用中藥調體質
在我們中醫來講大致分為三種易胖體質:「肝鬱型」、「胃熱型」、「脾虛型」
1.「肝鬱型」
食慾很好常常大吃大喝的體質,此種人容易忽胖忽瘦,伴隨口乾口苦腹脹,易煩躁鬱悶、失眠。
需用疏通肝氣的方式處理。
可用山楂、決明子、荷葉、澤瀉各10克,玫瑰花、綠茶各15克再加入1000-1500cc的水煮沸,過濾去渣後可飲用,一天可以喝1500-2000cc。
2.「胃熱型」
易口乾口渴便秘,因胃中積熱時也會增加食慾,喜食重口味鹹辛辣、油炸等。
需加入一些清熱的方式處理。
可用決明子、菊花、桑葉、蒲公英、丹參各10克,再加入1000-1500cc的水煮沸,過濾去渣後可飲用,一天可以喝1500-2000cc。
3.「脾虛型」
脾虛容易造成水分無法代謝,易出現頭重胸悶甚至噁心感、易疲倦嗜睡、腹脹腹瀉等。
需加強補脾與促進消腫排水。
可用茯苓、薏苡仁、山藥、赤小豆、玉米鬚各15克,再加入1000-1500cc的水煮沸,過濾去渣後可飲用,一天可以喝1500-2000cc。
中醫埋線減重搭配更輔助
中醫減重常用針灸、穴位埋線,是利用刺激穴位刺激經絡進而促進循環而瘦身。但針灸減肥需2-3天回診一次,所以許多人會選擇穴位埋線,埋線是針灸的一種,利用能被身體吸收的羊腸線埋入體內,持續發揮刺激穴位功能,常用來調整體質減重,但注意身體虛弱、空腹、皮膚有傷口、懷孕時,或有糖尿病、血友病、蟹足腫體質等,則不適合埋線。埋線後三小時內不能碰水,且三天內不能泡澡、泡溫泉、游泳。
生活中也可以做簡單的穴道按摩來加強消水腫、減少脂肪堆積的作用:
「天樞穴」:位於肚臍左右兩側3指寬處,可促排便消除小腹。
「中脘穴」:位於肚臍上方4指寬處,可消除胃脹氣,使上腹部變瘦。
「關元穴」:位於肚臍下方4指寬處,可消除腸胃氣脹,減少下腹部脂肪堆積。
「水分穴」:位於肚臍上方2指寬處,可消除上腹部水腫與脂肪堆積。
「環跳穴」:位於臀部左右兩側最凹陷處,能消除水腫、減少脂肪堆積。
「風市穴」:位於大腿外側正中線,中指指尖端點處,可消除大腿浮腫。
「承山穴」:位於小腿肚中央的凹陷處,可放鬆小腿肌肉,並消除水腫。

中藥減重以及穴位埋線畢竟是減重過程的輔助工具,若想要長期維持好身材,最重要的還是要正確的飲食觀念和熱量控制,多吃蔬菜類,且保持每天排便的習慣,這樣下來減重甩脂就會更順利了唷!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
現代人往往上班都坐在辦公室,沒有時間運動導致脂肪堆積,或是遺傳關係,飲食與生活作息問題,導致體型肥胖又易水腫,想跟脂肪說再見,減重念頭每個女性都有,但常常因為意志力不堅,許多人都半途而廢,有些人總是在減重甩脂魔咒裡催眠自己,胖了就認真減肥,瘦了又故態復萌!
減肥的方式很多種,有些人的方式來自於減重醫學的資訊,不外乎都是要大家少吃多運動,提高蔬菜的攝取量,晚餐少吃一點,均衡飲食,以及多運動等方式。但是仔細檢查自己的習慣真正能做到的,其實只有少數,大多數的人都還是讓嘴饞的慾望戰勝自己想瘦的決心。

在我們中醫來講大致分為三種易胖體質:「肝鬱型」、「胃熱型」、「脾虛型」
1.「肝鬱型」
食慾很好常常大吃大喝的體質,此種人容易忽胖忽瘦,伴隨口乾口苦腹脹,易煩躁鬱悶、失眠。

可用山楂、決明子、荷葉、澤瀉各10克,玫瑰花、綠茶各15克再加入1000-1500cc的水煮沸,過濾去渣後可飲用,一天可以喝1500-2000cc。
2.「胃熱型」
易口乾口渴便秘,因胃中積熱時也會增加食慾,喜食重口味鹹辛辣、油炸等。

可用決明子、菊花、桑葉、蒲公英、丹參各10克,再加入1000-1500cc的水煮沸,過濾去渣後可飲用,一天可以喝1500-2000cc。
3.「脾虛型」
脾虛容易造成水分無法代謝,易出現頭重胸悶甚至噁心感、易疲倦嗜睡、腹脹腹瀉等。

可用茯苓、薏苡仁、山藥、赤小豆、玉米鬚各15克,再加入1000-1500cc的水煮沸,過濾去渣後可飲用,一天可以喝1500-2000cc。

中醫減重常用針灸、穴位埋線,是利用刺激穴位刺激經絡進而促進循環而瘦身。但針灸減肥需2-3天回診一次,所以許多人會選擇穴位埋線,埋線是針灸的一種,利用能被身體吸收的羊腸線埋入體內,持續發揮刺激穴位功能,常用來調整體質減重,但注意身體虛弱、空腹、皮膚有傷口、懷孕時,或有糖尿病、血友病、蟹足腫體質等,則不適合埋線。埋線後三小時內不能碰水,且三天內不能泡澡、泡溫泉、游泳。

「天樞穴」:位於肚臍左右兩側3指寬處,可促排便消除小腹。
「中脘穴」:位於肚臍上方4指寬處,可消除胃脹氣,使上腹部變瘦。
「關元穴」:位於肚臍下方4指寬處,可消除腸胃氣脹,減少下腹部脂肪堆積。
「水分穴」:位於肚臍上方2指寬處,可消除上腹部水腫與脂肪堆積。
「環跳穴」:位於臀部左右兩側最凹陷處,能消除水腫、減少脂肪堆積。
「風市穴」:位於大腿外側正中線,中指指尖端點處,可消除大腿浮腫。
「承山穴」:位於小腿肚中央的凹陷處,可放鬆小腿肌肉,並消除水腫。

中藥減重以及穴位埋線畢竟是減重過程的輔助工具,若想要長期維持好身材,最重要的還是要正確的飲食觀念和熱量控制,多吃蔬菜類,且保持每天排便的習慣,這樣下來減重甩脂就會更順利了唷!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