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專科醫療
內科
中醫治療失眠
失眠引發頭痛案例報告
一、前言
失眠是指反覆出現入睡或維持睡眠的困難,造成睡眠的品質變差或睡眠時間減少。每週有至少三天以上之失眠,且白天出現倦怠、情緒煩躁等身體不適等症狀。
➜其持續時間少於一個月者為急性失眠。
➜超過一個月以上就稱慢性失眠。
常見原因需區分包含環境、生理時鐘、藥物、食物、身體、精神疾病及心理因素。
西醫治療包含苯二氮平類(benzodiazepine)的藥物,抗憂鬱劑,低劑量抗精神病藥物,抗組織胺,以及褪黑激素等。
中醫古籍中稱為「不得眠」、「不寐」,病因包含思慮勞倦、心腎不交、陰虛火旺、肝陽擾動、心膽氣虛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,均可影響心神而導致不寐。在中醫治療上,失眠主要的病位在心,若為虛證多屬陰血不足,心失所養;若為實證則多為火盛擾心,因心火亢盛或肝鬱化火所致。
二、案例
患者:呂OO,男性,26歲,手搖飲員工。
就診日期:2020年12月15日。
主訴:無法入睡已半年。
現病史:
本次前來就診原因為長期失眠已半年,平時工作壓力大,心煩氣躁無法入睡,約需躺至一個半小時才可入睡,且十分淺眠,醒後難再入睡,平時口乾,自覺嘴巴口氣重,納差,大便日一行偏硬,加上睡眠不安穩,造成起床後兩側太陽穴處及後頸部頭脹痛及頭暈,心煩時疼痛更是加劇,於2020年12月15日前來就診。
過去病史:過敏性鼻炎。
中醫四診:
望:
精神疲憊,體型中等,面色少華。
舌稍紅,舌體胖大,中裂痕多,苔薄少,舌下絡脈無怒張。
聞:語音低微。
問:
情志:近一年因為工作上升職,導致工作壓力大,容易生氣、心煩。
睡眠:心煩氣躁無法入睡,約需躺至一個半小時才可入睡,且十分淺眠,醒後難再入睡,醒後仍十分疲倦。
頭面:肩頸僵硬酸痛,常發兩側太陽穴及後頸部頭痛及頭暈,心煩時頭痛則加劇。
五官:口乾,覺得自己嘴巴口氣重。
腹部:稍納差及腹脹,偶發胃食道逆流,無腹痛。
切:脈右關尺浮弦數;左寸細,關尺稍沉弦數。
病名:不寐。
病機診斷:因長期工作壓力導致肝鬱氣滯化火傷陰。
證型:肝鬱氣滯化火,陰虛火旺。
治則:疏肝解鬱,滋陰降火。

三、診療經過及追蹤報告
➜初診處方/處置(12/15)
加味逍遙散5.0g,天麻鉤藤2.5g,酸棗仁湯4g,夜交藤1g,牡蠣1g,黃芩1g。(TID,7天)
療效:一週後患者表示入睡時間從一個半小時縮短至一小時可入睡,且煩躁感減輕,白天頭痛及頭暈的症狀稍緩解,但情緒緊張時疼痛仍作,口乾、口氣重,白天精神精神進,胃食道逆流的狀況也有改善。
➜二診處方/處置(12/22)
加味逍遙散5g,天麻鉤藤4g,酸棗仁湯2.5g,夜交藤1g,牡蠣1g,知母1g。(TID,7天)
療效:患者表示入睡時間本週縮短至三十分鐘可入睡,表示入睡前煩躁感持續減輕,白天睡醒的頭痛及頭脹、頭暈的症狀已無,口乾稍減輕。
四、診治思維
患者平日因工作壓力大,容易緊張憂慮,夜晚更是心煩氣躁無法入睡,情志為肝所主,情志不舒,不能遂其條達之性,則肝氣滯鬱結。肝氣鬱久化火,火性炎上上擾心神則使病患不寐,傷及津液則有口乾及大便偏硬的症狀,脈弦數為氣滯化火,舌稍紅、苔少、中裂痕為熱盛傷陰血之象,而其兩側顳部脹痛屬肝氣鬱結之證,加上因為睡眠品質差,肌肉緊繃引起後腦跟頸部相連的風池、風府穴位置也引發頭痛,處方主方使用加味逍遙散疏肝解鬱加上酸棗仁湯一同養血柔肝,並以天麻鉤藤湯加牡蠣來平肝潛陽.諸藥配伍,心肝之血滋養有源,陰升陽潛煩熱退,共奏滋陰降火,養血安神之功,使陰肝陽秘,夜寐得安。
預防與護理
1. 肝鬱化火的患者平時飲食應該要選擇清淡、甘潤的食物,忌刺激性食物,高糖、高鹽分、高油脂、烤炸辣、菸酒類需避免,容易止痰化火且影響情緒的起伏,平時攝取足夠水分,並保持心情舒暢,不要過度勞累。
2. 睡前應減少使用3C產品,包含滑手機、看電腦、通訊軟體聊天,都容易讓大腦無法放鬆的安靜入眠。
3. 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大加上因為睡眠品質差,常有肌肉緊繃引起後腦跟頸部相連的風池、風府穴處頭痛,一般藉由肌肉伸展放鬆,並注意平時姿勢,調整床的柔軟度及枕頭高低後多能得到改善,搭配內服藥物加針灸治療,不但能使頭痛改善,也能讓睡眠品質更加安穩。
以上為真人體驗分享,案例依個人體質及需求而異,不保證預期達成效果,請配合醫師指示進行療程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一、前言
失眠是指反覆出現入睡或維持睡眠的困難,造成睡眠的品質變差或睡眠時間減少。每週有至少三天以上之失眠,且白天出現倦怠、情緒煩躁等身體不適等症狀。
➜其持續時間少於一個月者為急性失眠。
➜超過一個月以上就稱慢性失眠。
常見原因需區分包含環境、生理時鐘、藥物、食物、身體、精神疾病及心理因素。
西醫治療包含苯二氮平類(benzodiazepine)的藥物,抗憂鬱劑,低劑量抗精神病藥物,抗組織胺,以及褪黑激素等。
中醫古籍中稱為「不得眠」、「不寐」,病因包含思慮勞倦、心腎不交、陰虛火旺、肝陽擾動、心膽氣虛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,均可影響心神而導致不寐。在中醫治療上,失眠主要的病位在心,若為虛證多屬陰血不足,心失所養;若為實證則多為火盛擾心,因心火亢盛或肝鬱化火所致。
二、案例
患者:呂OO,男性,26歲,手搖飲員工。
就診日期:2020年12月15日。
主訴:無法入睡已半年。
現病史:
本次前來就診原因為長期失眠已半年,平時工作壓力大,心煩氣躁無法入睡,約需躺至一個半小時才可入睡,且十分淺眠,醒後難再入睡,平時口乾,自覺嘴巴口氣重,納差,大便日一行偏硬,加上睡眠不安穩,造成起床後兩側太陽穴處及後頸部頭脹痛及頭暈,心煩時疼痛更是加劇,於2020年12月15日前來就診。
過去病史:過敏性鼻炎。
中醫四診:
望:
精神疲憊,體型中等,面色少華。
舌稍紅,舌體胖大,中裂痕多,苔薄少,舌下絡脈無怒張。
聞:語音低微。
問:
情志:近一年因為工作上升職,導致工作壓力大,容易生氣、心煩。
睡眠:心煩氣躁無法入睡,約需躺至一個半小時才可入睡,且十分淺眠,醒後難再入睡,醒後仍十分疲倦。
頭面:肩頸僵硬酸痛,常發兩側太陽穴及後頸部頭痛及頭暈,心煩時頭痛則加劇。
五官:口乾,覺得自己嘴巴口氣重。
腹部:稍納差及腹脹,偶發胃食道逆流,無腹痛。
切:脈右關尺浮弦數;左寸細,關尺稍沉弦數。
病名:不寐。
病機診斷:因長期工作壓力導致肝鬱氣滯化火傷陰。
證型:肝鬱氣滯化火,陰虛火旺。
治則:疏肝解鬱,滋陰降火。

三、診療經過及追蹤報告
➜初診處方/處置(12/15)
加味逍遙散5.0g,天麻鉤藤2.5g,酸棗仁湯4g,夜交藤1g,牡蠣1g,黃芩1g。(TID,7天)
療效:一週後患者表示入睡時間從一個半小時縮短至一小時可入睡,且煩躁感減輕,白天頭痛及頭暈的症狀稍緩解,但情緒緊張時疼痛仍作,口乾、口氣重,白天精神精神進,胃食道逆流的狀況也有改善。
➜二診處方/處置(12/22)
加味逍遙散5g,天麻鉤藤4g,酸棗仁湯2.5g,夜交藤1g,牡蠣1g,知母1g。(TID,7天)
療效:患者表示入睡時間本週縮短至三十分鐘可入睡,表示入睡前煩躁感持續減輕,白天睡醒的頭痛及頭脹、頭暈的症狀已無,口乾稍減輕。
四、診治思維
患者平日因工作壓力大,容易緊張憂慮,夜晚更是心煩氣躁無法入睡,情志為肝所主,情志不舒,不能遂其條達之性,則肝氣滯鬱結。肝氣鬱久化火,火性炎上上擾心神則使病患不寐,傷及津液則有口乾及大便偏硬的症狀,脈弦數為氣滯化火,舌稍紅、苔少、中裂痕為熱盛傷陰血之象,而其兩側顳部脹痛屬肝氣鬱結之證,加上因為睡眠品質差,肌肉緊繃引起後腦跟頸部相連的風池、風府穴位置也引發頭痛,處方主方使用加味逍遙散疏肝解鬱加上酸棗仁湯一同養血柔肝,並以天麻鉤藤湯加牡蠣來平肝潛陽.諸藥配伍,心肝之血滋養有源,陰升陽潛煩熱退,共奏滋陰降火,養血安神之功,使陰肝陽秘,夜寐得安。
預防與護理
1. 肝鬱化火的患者平時飲食應該要選擇清淡、甘潤的食物,忌刺激性食物,高糖、高鹽分、高油脂、烤炸辣、菸酒類需避免,容易止痰化火且影響情緒的起伏,平時攝取足夠水分,並保持心情舒暢,不要過度勞累。
2. 睡前應減少使用3C產品,包含滑手機、看電腦、通訊軟體聊天,都容易讓大腦無法放鬆的安靜入眠。
3. 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大加上因為睡眠品質差,常有肌肉緊繃引起後腦跟頸部相連的風池、風府穴處頭痛,一般藉由肌肉伸展放鬆,並注意平時姿勢,調整床的柔軟度及枕頭高低後多能得到改善,搭配內服藥物加針灸治療,不但能使頭痛改善,也能讓睡眠品質更加安穩。
以上為真人體驗分享,案例依個人體質及需求而異,不保證預期達成效果,請配合醫師指示進行療程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