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專科醫療
兒科調理
兒童異位性皮膚炎│中醫皮膚專科
異位性皮膚炎好癢│中醫治療可幫忙

案例
一歲的安安,身上多處皮膚紅腫,也有許多紅疹,皮膚摸起來粗粗乾乾的,有時還會有滲出液。因為劇烈的搔癢,常常抓到破皮流血,每晚難以入眠。媽媽也因為要照顧安安,無法安穩入睡。異位性皮膚炎對於兒童及家長帶來的影響層面往往超乎想像。
➜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發作的皮膚疾病,嚴重的搔癢及反覆皮膚發炎是其特色。
➜容易發生在有過敏體質的人,如果父母親有過敏體質,孩子得到的機會更高。
➜異位性皮膚炎是「過敏三部曲」的第一部曲
異位性皮膚炎及早控制得宜,就可以減少日後漸演變成鼻過敏、氣喘的機會。
避免搔抓是第一步
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上帶有較一般人多的金黃色葡萄球菌,若經常搔抓,很可能演變成細菌感染。平時需提醒孩子,覺得癢的時候先忍住不抓,用冰涼的濕毛巾冰敷減低癢感,或者輕拍病灶處。也需叮嚀孩子常洗手,減少手部帶菌量。
“保濕”對異位性皮膚炎非常重要
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與皮膚屏障缺損有密切的關係。皮膚屏障缺損如同房子的外牆斑駁脫落,失去皮膚屏障的保護,皮膚內的水分會大量流失,外界的過敏原等刺激物可輕易穿透皮膚,導致皮膚過敏或發炎。所以保濕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非常重要,保濕就像幫皮膚加了一道城牆,能抵禦外來的刺激,彌補皮膚本身的缺陷。保濕劑的選用可依照皮膚的乾燥程度選擇乳霜或乳液,乳霜的油脂含量較高,若皮膚較乾燥的患者,應選用乳霜。
中醫治療異位性皮膚
中醫觀點對異位性皮膚炎主要著重在於風、濕、熱,依照疾病不同分期有不同證型,中醫師會依據患童表現的證型選擇適合的中藥處方,搭配中醫濕敷療法降低皮膚癢感。透過全面的治療與衛教措施,減緩皮膚發炎程度,讓小朋友和家長更熟悉如何照料嬌嫩的皮膚,皮膚狀況即可漸趨穩定。
異位性皮膚飲食建議
日常飲食也需注意,避免食用燥熱食物,以免皮膚發炎加重,如炸物、燒烤、甜食、酥脆的餅乾、重口味的食物等。也應少食用冰冷食物,特別是在皮膚傷口有滲液時。加工食品也應避免,人工添加物也有可能誘發身體的發炎反應。
1.不吃零食、燒烤、油炸、巧克力、咖哩、薯條等燥熱的食物
2.烹調方式以清淡為主(水煮、清蒸)
3.吃食物的原型,少吃加工食品
4.少吃冰冷食物,特別是在皮膚滲出物多的時候
異位性皮膚日常照護
1. 保濕
a. 保濕是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保養方式,由於皮膚屏障缺損,易乾燥搔癢,做好保濕可減低疾病嚴重度及藥物使用量。
★依照皮膚狀況挑選適合的保濕劑,分為 ointment(油膏)、cream(乳霜)、lotion(乳液),越後者越不油。
以保持皮膚水分,維持皮膚正常功能,每日應至少使用 2~3 次,視情況調整補充頻率。
b. 於每日洗澡後身體仍潮濕時,盡快塗抹保濕劑。
c. 避免使用含有香料及防腐劑的保濕劑,可能對皮膚造成刺激。
2. 清潔
a. 洗澡時用清水清洗即可,注意洗澡水溫不可太高(約等於體溫或稍低於體溫);若過度清潔或水溫太高都容易將皮膚上的油脂層洗掉,可能造成皮膚乾癢的情形。
b. 異位性皮膚炎患童皮膚上有過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,當皮膚破損時,容易受到細菌侵犯,故每天清潔是很重要的。
c. 避免使用肥皂,或含有香精、防腐劑等刺激性的沐浴產品。
3.環境
環境汙染源為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,降低環境中的刺激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控制相當重要。吸入性過敏原易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致敏,應避免接觸
1. 避免吸入性過敏原:
a. 塵螨、動物皮屑是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,應避免在家養寵物,定期清掃家中環境以減少灰塵,或使用空氣清淨機
b. 室內不鋪地毯、草蓆、榻榻米,以百葉窗代替厚重窗簾布,避免絨毛玩具
c. 每週以 55°C熱水清洗枕頭、被套、寢具
2. 控制濕度、溫度:
a. 控制適當的濕度可防止皮膚乾燥,濕度太高會增加塵螨、黴菌的繁殖,故維持家中濕度在 50%左右為宜
b. 夏季潮濕悶熱,汗水容易刺激皮膚,注意室內空調溫度,若有汗水則用濕毛巾拭去。冬季則要注意低溫乾燥的環境會讓皮膚更加乾燥,注意保濕劑的補充。

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
案例
一歲的安安,身上多處皮膚紅腫,也有許多紅疹,皮膚摸起來粗粗乾乾的,有時還會有滲出液。因為劇烈的搔癢,常常抓到破皮流血,每晚難以入眠。媽媽也因為要照顧安安,無法安穩入睡。異位性皮膚炎對於兒童及家長帶來的影響層面往往超乎想像。
➜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發作的皮膚疾病,嚴重的搔癢及反覆皮膚發炎是其特色。
➜容易發生在有過敏體質的人,如果父母親有過敏體質,孩子得到的機會更高。
➜異位性皮膚炎是「過敏三部曲」的第一部曲
異位性皮膚炎及早控制得宜,就可以減少日後漸演變成鼻過敏、氣喘的機會。
避免搔抓是第一步
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上帶有較一般人多的金黃色葡萄球菌,若經常搔抓,很可能演變成細菌感染。平時需提醒孩子,覺得癢的時候先忍住不抓,用冰涼的濕毛巾冰敷減低癢感,或者輕拍病灶處。也需叮嚀孩子常洗手,減少手部帶菌量。
“保濕”對異位性皮膚炎非常重要
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與皮膚屏障缺損有密切的關係。皮膚屏障缺損如同房子的外牆斑駁脫落,失去皮膚屏障的保護,皮膚內的水分會大量流失,外界的過敏原等刺激物可輕易穿透皮膚,導致皮膚過敏或發炎。所以保濕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非常重要,保濕就像幫皮膚加了一道城牆,能抵禦外來的刺激,彌補皮膚本身的缺陷。保濕劑的選用可依照皮膚的乾燥程度選擇乳霜或乳液,乳霜的油脂含量較高,若皮膚較乾燥的患者,應選用乳霜。
中醫治療異位性皮膚
中醫觀點對異位性皮膚炎主要著重在於風、濕、熱,依照疾病不同分期有不同證型,中醫師會依據患童表現的證型選擇適合的中藥處方,搭配中醫濕敷療法降低皮膚癢感。透過全面的治療與衛教措施,減緩皮膚發炎程度,讓小朋友和家長更熟悉如何照料嬌嫩的皮膚,皮膚狀況即可漸趨穩定。
異位性皮膚飲食建議
日常飲食也需注意,避免食用燥熱食物,以免皮膚發炎加重,如炸物、燒烤、甜食、酥脆的餅乾、重口味的食物等。也應少食用冰冷食物,特別是在皮膚傷口有滲液時。加工食品也應避免,人工添加物也有可能誘發身體的發炎反應。
1.不吃零食、燒烤、油炸、巧克力、咖哩、薯條等燥熱的食物
2.烹調方式以清淡為主(水煮、清蒸)
3.吃食物的原型,少吃加工食品
4.少吃冰冷食物,特別是在皮膚滲出物多的時候
異位性皮膚日常照護
1. 保濕
a. 保濕是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保養方式,由於皮膚屏障缺損,易乾燥搔癢,做好保濕可減低疾病嚴重度及藥物使用量。
★依照皮膚狀況挑選適合的保濕劑,分為 ointment(油膏)、cream(乳霜)、lotion(乳液),越後者越不油。
以保持皮膚水分,維持皮膚正常功能,每日應至少使用 2~3 次,視情況調整補充頻率。
b. 於每日洗澡後身體仍潮濕時,盡快塗抹保濕劑。
c. 避免使用含有香料及防腐劑的保濕劑,可能對皮膚造成刺激。
2. 清潔
a. 洗澡時用清水清洗即可,注意洗澡水溫不可太高(約等於體溫或稍低於體溫);若過度清潔或水溫太高都容易將皮膚上的油脂層洗掉,可能造成皮膚乾癢的情形。
b. 異位性皮膚炎患童皮膚上有過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,當皮膚破損時,容易受到細菌侵犯,故每天清潔是很重要的。
c. 避免使用肥皂,或含有香精、防腐劑等刺激性的沐浴產品。
3.環境
環境汙染源為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,降低環境中的刺激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控制相當重要。吸入性過敏原易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致敏,應避免接觸
1. 避免吸入性過敏原:
a. 塵螨、動物皮屑是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,應避免在家養寵物,定期清掃家中環境以減少灰塵,或使用空氣清淨機
b. 室內不鋪地毯、草蓆、榻榻米,以百葉窗代替厚重窗簾布,避免絨毛玩具
c. 每週以 55°C熱水清洗枕頭、被套、寢具
2. 控制濕度、溫度:
a. 控制適當的濕度可防止皮膚乾燥,濕度太高會增加塵螨、黴菌的繁殖,故維持家中濕度在 50%左右為宜
b. 夏季潮濕悶熱,汗水容易刺激皮膚,注意室內空調溫度,若有汗水則用濕毛巾拭去。冬季則要注意低溫乾燥的環境會讓皮膚更加乾燥,注意保濕劑的補充。

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