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專科醫療
婦科中醫/不孕調理
痛經.婦科調理
痛經
30歲陳小姐因為長期經痛前來診間求診,患者說明長期經痛需服用止痛藥且經量偏少伴隨經行腰酸痛且暈眩,問診後發現長期愛喝冰飲且熬夜晚睡。診斷為寒凝血瘀加上平素氣血不足,無法濡養子宮,續服兩個月的中藥後陳小姐經痛大為緩解,改善疲勞也較不怕冷。
經痛主要分為原發性經痛及續發性經痛。
1.原發性痛經:多屬先天性,於初經就開始疼痛,可能因為子宮內膜受到前列腺素刺激引起收縮反應而導致。
2.續發性痛經:多屬後天性,由於器質性病變引起,如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瘤、骨盆腔發炎等。
中醫觀點來看,臨床多見患者瘀象、手腳冰冷、月經量少伴隨血塊,平時多食冰品,或常待在冷氣房等易使身體處於受寒的環境,或心情鬱悶而致肝氣鬱結,造成骨盆腔內血液循環不佳,使經血難以排除而經痛,為「不通則痛」。加上長期熬夜晚睡且飲水量少,使身體及胞宮未能得到適當的滋養,而經血量少且下行不暢,為「不榮則痛」。
中醫的辨証分型及治法
1.寒濕凝滯型
常見的症狀有小腹冷痛,熱敷後緩解,經血量少,經血色淡夾黯塊,怕冷。宜溫經散寒,化瘀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溫經湯加減。
2.肝腎虧損型
常見的症狀有經來色淡且量少,伴有經期腰痠,下半身水腫,疲倦,頭暈耳鳴,宜滋養肝腎,和營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腎氣丸加減。
3.氣血虛弱型
常見的症狀有經期或經後小腹綿綿作痛且有下墜感,喜按痛減,面色蒼白,神疲無力,月經色淡而量少。宜益氣養血,調經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八珍湯加減。
4.肝鬱氣滯型
常見的症狀有經期前頭痛、胸脹、情緒起伏大,月經不規則,經痛嚴重,經血量過多或偏少,宜理氣活血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逍遙散加減。
5.血瘀型
常見的症狀有經期小腹刺痛,經血色暗或瘀塊,經血大量排出後經痛才緩解,宜去瘀活血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桂枝茯苓丸加減。
日常保健妙招
1.飲食:拒絕冰冷寒涼食物
食物分為寒、涼、平、溫、熱性,子宮寒冷的女性應避免寒涼食物、冷飲、冰品及瓜類,水果也不要過量且退冰食用。此外,料理時可少量使用蔥、薑、蒜等溫熱性調味料來平衡食物的屬性。
2.生活習慣:增加免疫力,減少寒氣入侵
減少久待於冷氣房內,並且要注意日常衣物保暖,讓子宮處溫煦的環境,生活作息上需要避免避免熬夜、久坐,搭配適量運動來增加身體氣血循環,局部加強腹部肌力也有助於經血順利排出。
3.經行時配合熱敷、艾灸
經行時可用熱毛巾、暖暖包或電毯置於肚臍下方,另外,中醫可使用暖宮的艾灸薰臍,針對氣海穴、關元穴來促進卵巢子宮循環,有助於減緩經痛不適。
4.按摩穴道:
按摩穴道也是改善經痛的好方法,平時可以按壓三陰交穴當作保養。
三陰交穴-位於小腿內側,從內踝起往上量4指幅寬,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。每天持續按壓3-5分鐘,能養血並活化骨盆腔循環。


痛經的食療
►黑糖薑母茶|針對寒凝胞宮型者
老薑三片,紅棗三顆,加入適量黑糖,與1000cc水同煮至沸騰,轉小火再煮10分鐘。溫經暖宮。
►玫瑰山楂茶|針對氣滯血瘀型者
玫瑰花六至九克,山楂三克,將藥材洗淨,包入過濾袋置入鍋中,與1000cc水同煮至沸騰,轉小火再煮10分鐘。疏肝理氣解鬱。

經痛經過適當調養及生活日常保健是可大幅改善的,最重要的是要戒掉冰品及維持正常規律生活,能避免痛經的加重。
#婦科中醫 #婦科調理 #產前調理 #產後調理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30歲陳小姐因為長期經痛前來診間求診,患者說明長期經痛需服用止痛藥且經量偏少伴隨經行腰酸痛且暈眩,問診後發現長期愛喝冰飲且熬夜晚睡。診斷為寒凝血瘀加上平素氣血不足,無法濡養子宮,續服兩個月的中藥後陳小姐經痛大為緩解,改善疲勞也較不怕冷。
經痛主要分為原發性經痛及續發性經痛。
1.原發性痛經:多屬先天性,於初經就開始疼痛,可能因為子宮內膜受到前列腺素刺激引起收縮反應而導致。
2.續發性痛經:多屬後天性,由於器質性病變引起,如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瘤、骨盆腔發炎等。
中醫觀點來看,臨床多見患者瘀象、手腳冰冷、月經量少伴隨血塊,平時多食冰品,或常待在冷氣房等易使身體處於受寒的環境,或心情鬱悶而致肝氣鬱結,造成骨盆腔內血液循環不佳,使經血難以排除而經痛,為「不通則痛」。加上長期熬夜晚睡且飲水量少,使身體及胞宮未能得到適當的滋養,而經血量少且下行不暢,為「不榮則痛」。
中醫的辨証分型及治法
1.寒濕凝滯型
常見的症狀有小腹冷痛,熱敷後緩解,經血量少,經血色淡夾黯塊,怕冷。宜溫經散寒,化瘀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溫經湯加減。
2.肝腎虧損型
常見的症狀有經來色淡且量少,伴有經期腰痠,下半身水腫,疲倦,頭暈耳鳴,宜滋養肝腎,和營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腎氣丸加減。
3.氣血虛弱型
常見的症狀有經期或經後小腹綿綿作痛且有下墜感,喜按痛減,面色蒼白,神疲無力,月經色淡而量少。宜益氣養血,調經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八珍湯加減。
4.肝鬱氣滯型
常見的症狀有經期前頭痛、胸脹、情緒起伏大,月經不規則,經痛嚴重,經血量過多或偏少,宜理氣活血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逍遙散加減。
5.血瘀型
常見的症狀有經期小腹刺痛,經血色暗或瘀塊,經血大量排出後經痛才緩解,宜去瘀活血止痛。常用的治療方劑為桂枝茯苓丸加減。
日常保健妙招
1.飲食:拒絕冰冷寒涼食物
食物分為寒、涼、平、溫、熱性,子宮寒冷的女性應避免寒涼食物、冷飲、冰品及瓜類,水果也不要過量且退冰食用。此外,料理時可少量使用蔥、薑、蒜等溫熱性調味料來平衡食物的屬性。
2.生活習慣:增加免疫力,減少寒氣入侵
減少久待於冷氣房內,並且要注意日常衣物保暖,讓子宮處溫煦的環境,生活作息上需要避免避免熬夜、久坐,搭配適量運動來增加身體氣血循環,局部加強腹部肌力也有助於經血順利排出。
3.經行時配合熱敷、艾灸
經行時可用熱毛巾、暖暖包或電毯置於肚臍下方,另外,中醫可使用暖宮的艾灸薰臍,針對氣海穴、關元穴來促進卵巢子宮循環,有助於減緩經痛不適。
4.按摩穴道:
按摩穴道也是改善經痛的好方法,平時可以按壓三陰交穴當作保養。
三陰交穴-位於小腿內側,從內踝起往上量4指幅寬,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。每天持續按壓3-5分鐘,能養血並活化骨盆腔循環。


痛經的食療
►黑糖薑母茶|針對寒凝胞宮型者
老薑三片,紅棗三顆,加入適量黑糖,與1000cc水同煮至沸騰,轉小火再煮10分鐘。溫經暖宮。
►玫瑰山楂茶|針對氣滯血瘀型者
玫瑰花六至九克,山楂三克,將藥材洗淨,包入過濾袋置入鍋中,與1000cc水同煮至沸騰,轉小火再煮10分鐘。疏肝理氣解鬱。

經痛經過適當調養及生活日常保健是可大幅改善的,最重要的是要戒掉冰品及維持正常規律生活,能避免痛經的加重。
#婦科中醫 #婦科調理 #產前調理 #產後調理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